愛滋謠言終結者

同性婚姻與愛滋FAQ

同性婚姻與愛滋有什麼關係?

嚴格來說兩者間沒有什麼關係。但目前的愛滋防治政策中,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即是,提昇LGBT群體的權利,減少對他們的歧視與污名,避免因為制度性的歧視,而無法配合政府的愛滋防治政策。基於公共衛生的考量以及同性婚姻作為LGBT伴侶間權利的重要指標,政府應該考慮積極推動。

有人說同性婚姻會鼓勵同性性行為。

目前台灣法律並無規定人民不得從事同性性行為,因此同性性行為本來就是人們可以選擇的性實踐,亦即是一種身體自主權與人格尊嚴。若假設同性婚姻會鼓勵同志性行為,那我們可能很難解釋台灣的出生率為何如此低迷,畢竟現行婚姻制度理論上會鼓勵異性戀進行性行為。

近幾年,台灣男同志感染愛滋,
佔每年新增感染通報數的大宗,世界上的趨勢也是這樣。

過去,台灣愛滋感染者增加的途徑確實以男性間性行為為大宗,而在2010年前,台灣的感染者新增來源主要來自靜脈藥癮注射者,但是當政府執行藥癮減害計畫,提供清潔針具與美沙東替代療法後,靜脈藥癮注射者的新增感染人數逐年下降,即是因為政府提供相對友善的愛滋防治政策的成效。綜觀全球,各地區並非都是以男同志為主要感染者新增來源,例如非洲地區即是以異性戀為主的愛滋疫情。因為愛滋議題牽涉到社會、經濟與政治等多重因素,台灣在目前的愛滋防治政策上也面臨需要轉型的需求。

事實上,愛滋病毒就如同流行性感冒一般,並不會區分感染者的性別、性傾向、性別認同等,會提高感染風險的,是「高危險行為」,如無套性行為、共用針頭等,才會有感染的可能或風險,因此,在防治愛滋上最需要破除的迷思,便是預防「危險行為」,而非以為只有單一族群才會感染,必須徹底打碎以往的刻板印象。

另,在衛福部疾管署2013年愛滋研討會中,指出一年內愛滋發病者,異性戀者佔四成,高過男同性戀的三成。此數據顛覆愛滋多是男同性戀的刻板印象。疾管署陳昶勳解釋,男同性戀對於防制愛滋的警覺較高,定期篩檢比例較高,反觀異性戀常輕忽自己感染的可能,導致發病比例高過男同性戀。

因為愛滋治療費用花太多錢,
所以很多疾病的藥物及治療費用,健保都不給付。

目前的愛滋治療費用並非由健保支付,需自2017年起才由健保支付治療費用,因此無法歸咎於愛滋治療費用過於龐大,而對其他項目產生排擠。目前許多疾病治療及藥物,健保並未給付的理由,可能因為技術還在實驗、不確定其安全性及療效、健保與藥廠採購價格無法達成共識,或是政府根本不知道或不願意提供治療。

由中央健保署所提供的資料來看,佔健保支付額度最高的前十名為慢性腎衰竭、牙齒相關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壓…等,愛滋的給付額度並不在前十名當中。當然,任何項目的經費使用都會排擠到其他項目的經費,愛滋治療預算當然也是如此,我們可以說預算排擠是必然的。但我們應該這樣理解,基於疾病具有傳染性,必須著重防疫與感染者的健康權,政府確實有必要提供愛滋感染者以健保治療;同樣基於健康權,其他人群當然也必須被同等照顧,這個困境是國家應該設法解決的,絕不應該因為預算排擠而犧牲任一方的健康,更不是讓不同疾病者相互指責,去競爭健保額度。這不是負責任的政府應該做的事。

健保早就沒錢了,
為什麼我們還要提供愛滋感染者免費的治療。

自2017年2月起,依法明文規定:愛滋感染者服藥前兩年之愛滋醫藥費用,由疾病管制署公務預算支應;兩年後則回歸全民健保,但在需自費部分,仍由疾管署支應。將預算放在疾管署,目的是增加防疫效益,提高民眾接受愛滋篩檢的意願並及早治療,也防止再感染他人的機會。

愛滋病(愛滋病毒感染)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慢性病,可以有效的延長其預期壽命;且基於「治療即預防」的國際愛滋防治政策,提供感染者免費可取得的穩定治療環境,能有效降低愛滋感染者再度傳播給他人的風險,將傳染風險趨近於0。

任何傳染性疾病都屬於公共衛生問題,最重要的是讓人勇於篩檢和治療。事實上,愛滋病的傳染途徑和B型肝炎完全相同,若我們對於B型肝炎的治療由國家預算支付沒有意見,為什麼要對愛滋病另眼相看呢?在全民強制保險的精神下,愛滋感染者不應被排除在制度外,而應該與所有人一樣,都享有醫療權的保障。回歸健保,是使愛滋一般化的重要一步。

政府既然提供愛滋感染者免費愛滋藥物,
為什麼近年都還是有每年兩千多位新增通報感染者。

新通報的感染者的來源可能包含(1)已感染但尚未確診的人;(2)因危險性行為或血液接觸的新感染者。

我們可預期的是,已接受治療的感染者,將不再有傳染力,能進而減少HIV感染者通報數。事實上數據也是往這個方向在走,否則若已感染者未發現或未治療的仍舊是多數,那麼我們如今看到的年增感染通報數,應該會超過目前的數字。

即便我們同意提供愛滋感染者的免費治療,
每年新增感染者未來的治療費用,對於治療經費來源仍然是沈重的負擔。

這個問題,可經由政府透過藥價協商,或未來藥物專利到期後引進或自製學名藥,降低每位感染者每月治療費用,目前各過政府都朝此目標在努力。另外,近年也不斷開發出成本更低的抗愛滋病毒藥物,也已經逐步投入治療中使用。

愛滋成為15-24歲中十大死因之一,
所以愛滋嚴重荼毒年輕人?

從衛福部統計處網站的資料來看,2012年青年十大死因數據,愛滋病首度進入榜內,但若細看數字,該年僅有有7位青年死於愛滋病,僅佔該年0.52%,其中還有根本不是因性行為感染的病例。在媒體的操弄數據中,僅將焦點放在愛滋死亡病例上,故意營造「青少年性混亂」,卻忽略事故傷還以及自殺比例高達60%、804人,因惡性腫瘤死亡者有147人,這才是威脅青年生命的嚴重議題。若我們真的在乎青年族群的愛滋感染問題,應該更著重於安全性行為的宣導,而非將其污名化,操弄青年與愛滋關連的刻板印象。

對於愛滋感染途徑的認識

目前愛滋感染途徑分成三類。第一為不安全性行為,也就是沒有全程、正確的使用保險套,而有了精液、前列腺液、乳汁、陰道分泌物等的體液接觸。第二是血液的傳染,在實務上大多是施打海洛因的毒品使用者,因為海洛因價格昂貴,往往由一群人合資購買,稀釋後大家輪替施打,而也意外將愛滋病毒傳遞給他人。第三為母子垂直感染,胎兒在分娩時接觸到母親的羊水、血液等,然而因為醫學的進步,目前只要在胎兒產出前即時發現,有9成的愛滋寶寶是可以避免的。而國外也有多起愛滋感染者在正常治療服藥下,仍可以平安產下下一代,完全未傳染給伴侶以及嬰兒的成功案例。

今日,愛滋病患只要及早發現、穩定服藥,就和任何一種慢性疾病的患者沒有差別,其發病和死亡率甚至還低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。

如何與愛滋病患相處?

平常心,如同你跟任何慢性病患相處,都不需要有特別態度,是一樣的。在日常生活中,與感染者擁抱、接吻、共用器具、同桌吃飯、游泳等活動,或是意外接觸到感染者的糞便、尿液,或蚊子叮咬,皆不會傳遞愛滋病毒。